在中国神话中,有一处神圣的存在,它被中国人视为世界的中心,宇宙的至高点,亦是沟通天国和凡间的通道和阶梯,它便是昆仑山,一个虚幻又真实的存在。《山海经》和《水经注》均表达了对昆仑山作为世界中心的认识。《山海经·西次三经》还将昆仑视为大河的发源地。另外,还有很多文献从不同的角度,反映出昆仑山是不可撼动的宇宙中心之山的地位。

顺着昆仑山一直攀登的人,可以长生不死、获得法术、到达天帝的住处,登上昆仑山这天地阶梯,便可直达天界得道成仙,何其神奇!再者,河流滋养大地、孕育生命,很多河流从昆仑发源,因而昆仑对芸芸众生而言,更加重要、更加神圣。东汉时期,佛教传入中国。随着佛教的传播、佛经的翻译及大量西域及古印度僧人来中国传法,带来了印度的文化和知识,其中就包括须弥山宇宙观神话。须弥山是印度半岛文化中的宇宙山,也具各世界中心、天梯、河源等特征,在印度有同等神圣崇高的地位。

因而,在须弥山宇宙观神话随佛经传入中国后,中国本土的昆仑神话逐渐与印度须弥神话相融合。我国古代文献里,较早地把昆仑山与印度的须弥山联系在一起的是晋代王嘉的《拾遗记》。汉译佛经和佛教地理著作中也有把二者相混的,如鸠摩罗什在姚秦年间翻译的《妙法莲华经·马明菩萨品》,北魏郦道元所作《水经注》,己不仅是记述神话传说的志怪之书,而是十分注重考证的地理学著作。

郦道元在将中国传统地理学说与佛教文献,特别是有关地理的内容相结合,考述了佛经中所记载从阿达池流出的诸大河流及地理,总结并采纳了阿达山即昆仑山的说法。清代吴任臣《山海经广注》也说:“阿达山即昆仑也,一名须弥,也名苏弥。在于闻国西一千三百余里”。这些文献已把须弥山和昆仑山画上了等号。安士高与支娄迦谶都是汉桓帝年间来到中国,二人译经众多。

在支娄迦谶所译经典中已经出现“须弥山”、“铁围山”等词汇。至魏晋时期,西域交通的持续畅通,西域诸国来华朝贡,与贵霜王朝的交流增多,这些都方便了更多的译经僧来华,他们翻译出了大量佛教经典。这一时期的佛典《分别功德论》中有须弥山上有五重天的说法。再至其后的《大楼炭经》,其中呈现了了一个蔚为大观的须弥世界,须弥山在佛典中是整个宇宙的中心。

昆仑山在《山海经》中是世界的中心,一切其他山川形胜、大小方国都在昆仑山周围分布,《河图括地象》中更是多次提到昆仑是大地的中央,是天柱,昆仑山为天柱,气上通天。在中国古人的神话宇宙观中,认为北斗星在天弯的正中央,投影在大地上正对昆仑,昆仑坐落在大地的中央。在这一点上看,昆仑山就是佛典中的须弥山。



转载请注明地址:http://www.abmjc.com/zcmbhl/6336.html